首页 > 酒店新闻 > 公司新闻

K8凯发国际旗舰厅|课本剧从舞台走向课堂(图)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1:22    次浏览

艾博特全优教育培训机构的孩子们在表演课本剧《灰姑娘》。 艾博特全优教育培训机构的孩子们在表演课本剧《灰姑娘》。学生自编自演老师辅助教学阅读提示4月2日,一年一度的“春之语—追梦迎泽”太原市迎泽区中小学课本剧比赛在迎泽区少年宫拉开帷幕,39所学校,69个剧目均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超过往年。课本剧是近两年兴起的校园艺术类别,老师和学生将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演出来,或者把课文改编成剧本,搬上舞台,用这种新形式来展现学生健康、向上、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“课本剧”这种新的艺术形式,正在迎泽区从舞台走向课堂,广受师生喜爱。课本剧为何如此受欢迎?课本剧进课堂是否适应当前形势?又存在怎样的局限和问题……对此,记者进行了调查。从表演到教学,学生积极主动参与,收获了知识和快乐“这个课本剧演得还可以,但犯了个错误,冥王星早已不属于九大行星。”“怎么不是呢,我们有证据……”3月19日,双西小学,一场有关“冥王星是否还属于九大行星”的辩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这是双西小学一年一度的课本剧比赛现场,比赛要求学生自编自演,人人参与。当时进行的是五年四班科普剧《保护地球》的表演,剧中一句九大行星的台词引发了小学生演员和评委们的争论。也是在这样的争论中,有关星系的科普知识轻松地刻入了学生脑海。课本剧,顾名思义,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,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。文章来源可以是课本上的,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上的。近年来,课本剧逐渐成为一种广受师生喜爱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各大舞台,而后逐渐从语文课本剧扩大到英语、数学、科学等教学范围,并且日趋走入课堂教学。孩子们除了每年在大型的校园艺术节汇报活动中有精彩的表演外,短小活泼的课本剧表演在平时的语文课、活动课中也随处可见。“演出课本剧是轻松和快乐的,它可以让学生走上舞台,进入情境,在轻松愉悦中自我感染、自我教育,比起生硬的说教来,它所起的教化作用是无法估量的。”双西小学五年六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史瑛说。同样,在一家名为艾博特教育的英语培训机构,除了日常的课堂角色分配教学外,一年一度的学生经典话剧表演也是他们的特色。该机构教学主管马媛认为,通过开展丰富多彩、生动活泼的英语课本剧展示活动,能为孩子们学习英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,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、表演、创新等综合运用能力,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优秀品质和创新精神都有很大帮助,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实践,在交流中学习,在表演中感受,在活动中成长,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展示搭建了舞台。 今年上双西小学五年级的张鼎泽这样描述道:“课本剧很有趣,可以扮演自己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人物角色,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、角色,用心查找资料,丰富内容,把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有趣,跟圆了梦一样。”贵都小学四年级的陈文帅这样告诉记者:“我也喜欢把课堂变成课本剧形式,尤其是英语和语文,这样就不会犯困,而且印象深,好理解,记得牢!”自编自演课本剧,开掘教学源头活水,让课改大放异彩打开网页,搜索“课本剧”,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各地中小学都有课本剧比赛、汇演,所以对老师们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概念,很多学校在各种场合都会编排一两个课本剧进行演出。但是,真正以编演“课本剧”为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校极少,一般都是在搞活动时排演一两个课本剧作为学校活动节目而已,对课本剧的开发与实现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实践与研究更是少之又少。史瑛告诉记者,2011版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曾指出:“要重视学生读书、写作、口语交际、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,提倡多读多写,改变机械、粗糙、繁琐的作业方式,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,学会学习。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,沟通课堂内外,沟通听说读写,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。”而长期以来,我们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机械、教条、繁琐的教育模式,阻碍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。小学生好玩爱动,具有较强烈的表演欲和潜在的表演天赋。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。“以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为例,这篇课文我至少讲过5轮,可怜的女孩,不平的命运历历在目,以往的教学中重点讲述了小女孩5次划燃火柴看到的景象,从而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。后来,我们班将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编成了课本剧,首先,创设情境,依次设计了除夕夜的丹麦街头,圣诞节的家庭氛围,小女孩的幻觉,众人对小女孩的救助场景,通过创设这样的场景,故事内容活生生地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。然后,我让同学们用绘画的方式设计背景图画,用台词的方式演绎故事情节,用肢体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达人物形象。就这样,同学们或语言表达,或真情书写,或描绘图画,不经意间,孩子们的各种思维被激活了。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真谛!”史瑛一边回忆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。恰是通过这样的活动,史瑛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天性被激发出来了,比如具有领导才能的、擅长绘画的、乐于语言表达的、善于组织的同学就表现出来了!史瑛说:“通过把课本剧引入课堂的活动,我深深地感到这样的课堂把文本交给学生,把课堂还给学生,把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调动起来,让他们学得轻松、学得扎实、学得起劲。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好的脚本,发挥聪明、才智,与学生一起完成脚本的再创作,没有了现成的教案,没有了繁琐的分析,没有了写不完的作业,而有的却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,对表演的热衷,对学科的浓厚兴趣。”受局限有些放不开,课本剧进课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迎泽区少年宫主任曹志告诉记者,课本剧最初的起源应该是我们小时候语文课上情景对话的延伸,学生们通过角色分配,用心体会理解文中精髓,分角色朗读出来,甚至编出来、演出来,从而加深了理解,也活跃了课堂气氛。只不过,形成规模,用小品、话剧、歌舞剧的舞台形式演绎成为课本剧大概是在上世纪90年代,这时已经有了创作表演的成分,属于舞台艺术,更多地运用于校园艺术节中节目的表演。曹志说,课本剧之所以逐渐从舞台走进课堂,最初也是源于校园艺术节的盛行,每年年初,迎泽区少年宫都会根据区教育局教学规划,制定全区中小学生主题系列活动方案,方案本身是配合学校活动进行的,努力不给各学校增加负担,目的就是为了丰富学校活动而不是给学校施加压力。这几年迎泽区课本剧已经形成特色,选送到太原市的剧目几乎占据了全市一、二等奖的80%,有的还获得了国家级奖项。“说荣誉是想表达对我们区各学校师生努力和付出的感谢。中国教育的不足之一就是培养了大量千人一面的应试人才,他们大都缺乏个性,缺乏创造力,缺乏创新精神。而课本剧在排练及演出过程中,学生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,才华得到了充分体现,其意志得到了充分尊重,还可以先期发现许多具有优秀潜质的学生,对学校教学及新课改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、实践依据和范例作用。”同样曾为桃园路小学校长的曹志由衷地说道。史瑛也认为,课本剧进入课堂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 “六个”解放:一、解放他们的头脑,使他们能想;二、解放他们的双手,使他们能干;三、解放他们的眼睛,使他们能看;四、解放他们的嘴巴,使他们能谈;五、解放他们的空间,使他们能到大自然、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;六、解放他们的时间,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,不逼迫他们赶考,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,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,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。当然,课本剧进入课堂,在排演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料,怎样创造资源、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效果,成为了代课老师们急待解决的问题。我国著名作家曹禺曾指出:“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智力,使他们对听课、读书发生兴趣。”而要让课本剧真正进入课堂教学,在全区乃至全市形成气候,曹志认为还存在一些局限,比如分管领导及校长、承办人的管理思路,升学率和学生素质教育的矛盾,各种政策条条框框的限制,而且大多数学校还是停留在老师编,学生演的环节,真正交给学生自编自演,老师辅导,才能发挥出课本剧在课堂教学的所有作用。本报记者任志霞文/图作者:进行了调查。